计算机网络_性能指标
计算机网络_性能指标
速率
数据的传送速率,称为数据率(data rate, bit rate)。
单位为:bits/s, bps
k | M | G | T | P | E | Z | Y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\(10^3\) | \(10^6\) | \(10^9\) | \(10^{12}\) | \(10^{15}\) | \(10^{18}\) | \(10^{24}\) | \(10^{21}\) |
带宽(bandwidth)
- 信号的频带宽度,Hz
- 信道能够通过的最高数据率
吞吐量(throughput)
通过信道(或网络、接口)的实际数据率。
服务器、客户端与路由器之间的传输速率分别为:\(R_s,\;R_c\),则该网络的吞吐量为: \[ \min\{R_s,R_c\} \] 称为 瓶颈链路(bottleneck link) 的传输速率。
时延(delay)
- 结点处理时延(nodal processing delay)
- 排队时延(queuing delay)
- 发送时延(传输时延,transmission delay)
- 传播时延(propagation delay)
\[ d_{nodel}=d_{proc}+d_{queue}+d_{trans}+d_{prop} \]
各成分的影响变化很大。例如,高速网络链路不一定更快,此时传播时延很重要。
排队时延
通常用统计量测度:平均排队时延、超过某值的概率等。
假设队列无限长,且 packet 到达队列的平均速率为 \(a\;pkt/s\),每个packet 长 \(L\;bits\),传输速率为 \(R\;bps\),则 流量强度 为: \[ \text{Traffic_Intensity}=La/R \]
即为进路由器的速率相比于出路由器的速率。
设计系统时流量强度不能大于1。
发送时延
发送数据帧需要的时间,取决于数据帧的大小和发送速率。 \[ d_{trans}=\frac{L\;(bits)}{R\;(bps)} \]
传播时延
电磁波在信道中传输所花费的时间。
电磁波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率:
自由空间 | 铜线电缆 | 光纤 |
---|---|---|
\(3.0\times10^5\;km/s\) | \(2.3\times10^5\;km/s\) | \(2.0\times10^5\;km/s\) |
\[ d_{prop}=\frac{S\;(m)}{V\;(m/s)} \]
其他时延
例如 VoIP 的媒体分组化时延。
或者与多个端系统共享媒体时 有意地 延迟传输以保证其中一些端系统共享媒体的质量。
Traceroute
追踪路径上的 \(N-1\) 个路由器。测试三轮,共发送 \(3N\) 个Packet。三个时间分别是三轮测试的往返时延(***** 表示丢包)。
1 | PS C:\Users\xxx> tracert 39.156.69.79 |
时延带宽积
\[ 时延带宽积=d_{prop}\times bandwidth \]
传播时延 \(\times\) 带宽:以比特为单位的链路长度。
往返时间(Round-Trip Time, RTT)
来回往返一次的:传播时延 + 结点处理时延 + 排队时延,忽略了 source 和 target 的发送时延。
有效数据率: \[ 有效数据率=\frac{数据长度}{发送时间+\text{RTT}} \]
利用率
- 信道利用率:信道中有数据通过时间比例;
- 网络利用率:全网络的信道利用率的加权平均值。
\[ D=\frac{D_0}{1-U} \]
\(D_0\):网络空闲时的时延;
\(D\):网络当前时延;
\(U\):网络利用率。
信道和网络的利用率过高,会产生极大的时延。网络利用率达到容量的 1/2 时,时延加倍。